清华大学高分子专业成立60周年
<< 主页 | 征文

元旦晚会与老化学馆

王力 陈楠 高分子专业2004级

2018年,转眼间我们分4班已经毕业10周年了,也恰好迎来了清华高分子60岁生日。在校期间,我们经历了一年一度的高分子所元旦晚会,也有幸分享到高分子所从化学馆到英士楼的乔迁之喜,这两件事是我们在高分子专业学习生活中最弥足珍贵的回忆。


2008年分4班毕业合影于化学馆

(一)精彩的元旦晚会

在高分子所的日子里,最有趣的大概就是每年的高分子所元旦晚会了。一般从12月初各实验室就开始动员并确定节目形式,经过多次排练并最终在晚会上呈现精彩的演出。作为高分子所的年终大戏,元旦晚会话题点十足,每年都会产生数位“所红”,引发大家持续的讨论。而平时潜心科研的老师们每年也会奉献极具创意的节目,让大家眼前一亮,赞叹不已。回忆起分4班在高分子所元旦晚会上的演出,最有意思的有两次。
第一次是刚开始读研究生的第一个元旦,我们COS了一组世界名画。为了能够最大限度还原名画的场景,大家一方面想尽办法准备了各种道具(我们准备了一个奢华风的大相框),另一方面尽可能去模仿名画中人物的姿态和神情。印象非常深刻的是,当唐硕模仿的《马拉之死》展示时,全场都沸腾了,唐硕也当之无愧成为那年的“所红”。

还有一次是研究生毕业之前的那个元旦,我们班准备了《名侦探柯南》片段。一开始大家选角色,结果最爱忘词的我一不小心选了个台词最多的毛利小五郎。表演时我一紧张果然忘词了,然后非常淡定地说“让我来看看我的侦探手册上都写了哪些线索”,接着就拿出提词的小册子开始读。表演结束后,大家还都以为这是设计好的环节,听我说是因为忘词后都为我的机智而折服。

工作以后,再也没有参加过像高分子所元旦晚会这样欢乐、有创意又其乐融融的活动,高分子元旦晚会成了每个人心中一份珍贵的回忆。

(二)老化学馆的故事

一提到化学馆,就想起厚重的红色砖墙上郁郁葱葱的爬山虎,以及夏天刚走进去时那种古朴清凉的感觉,有时还飘来隔壁化学系散发出的各种奇怪味道。2008年我们班大四,分别进到各个实验室做毕业设计,开始常驻化学馆,并互相交流“科研心得”,当然大部分时间听到的是“下周要开组会了,得开始做实验了”。每个实验室都各有特色,至今印象比较深的有:王组当时是在化学馆独门独院的小楼里,院里还有个小球场,王组的师兄都是学霸,都会打篮球,还有个游戏屋可以玩祖玛,通风橱里常年蒸着一大锅蓝色的四氢呋喃;于组当时用鸡蛋壳膜做电纺丝,每周会从万人食堂批发鸡蛋壳,然后全组一起把膜从壳上剥下来,可谓一门绝活;黄老师组当时刚组建不久,实验室建设如火如荼,我们班的两位同学进组之后各种买买买,都是全新仪器和进口试剂,令人羡慕不已;高物大组做加工实验的地方在化学馆后面,一个叫做“花房”的地方,是不是很浪漫?去了之后才发现是成型加工实验室,各种单双螺杆、注塑机、烘箱;夏天200多度(℃)的设备一开,加上无处不在的大花蚊子,做实验那叫一个酸爽;当然化学馆1楼的表征实验室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,放着成套的热分析设备和原子力显微镜。后来又添置了旋转流变仪。另外,化学馆生活和休闲也很方便,3楼还有个乒乓球台供大家切磋,吃饭就去旁边的万人食堂,有酱香大肘子;西南门还有个翅香园可以撸串。

2009年英士楼落成启用,高分子所告别化学馆全面搬迁,虽略有不舍,但我们更是憧憬新实验楼优越的工作环境。搬迁之后添置了不少新仪器,科研条件也走上了新台阶。我们也渐渐从实验室萌新成长为师兄师姐,或毕业、工作,也有幸见证了清华高分子近十年来的发展。

  
分4班级活动合影

毕业十年,当初在化学馆开始认知什么是高分子的我们,现在已过了而立之年,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的校训,那段青春岁月的点滴回忆始终珍藏在心中。在高分子专业60华诞之际,分4全体同学祝清华高分子专业60岁生日快乐,衷心祝愿我们的专业越来越好!

 

 
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研究所, 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