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15-20日,第11届国际过程系统工程会议(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cess Systems Engineering)在新加坡召开,我所赵劲松教授、邱彤副教授、博士后王杭州、博士生张磊、舒逸耽、张楠一行共六人参加了此次会议。
国际过程系统工程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,此次在新加坡新达城召开的会议共五天,录用来自各个国家系统过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的论文共300余篇,其中包括a全文报告、b重点报告、c海报各100篇左右。涉及领域包括:过程控制、过程管理、可持续发展与环境、产品与过程设计、参数估计、过程操作、热集成、模型与分析、水网络、过程监控、油气工业、模拟与仿真、预警与传感器、规划与调度、分离过程、控制策略过程综合、过程监控、药物系统、能源与可持续性、企业级别优化、过程设计、模型预测控制、生物过程与生物技术、生物系统、计算流体力学和能源与优化等。我所赵劲松教授担任此次大会Process Monitoring分会主席。
来自普渡大学的Reklaitis教授、亚琛工业大学Marquardt教授、卡梅的Biegler教授,分别在此次大会上做了题为《过程系统工程-路在何方》、《基于生物价值链的未来》、及《先进能源过程的多尺度优化》的大会报告。来自Merck制药公司、GE水处理部门、Eastman化工和IBM研发部门的研究人员也在大会报告中,与大参会人员享了药物与疫苗生产的技术路线图应用、水处理中的过程强化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愿景、终端对终端的、基于需求的先进客户分析等过程系统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。
在穿插五天会议小会场的主题演讲(Keynote)中,来自首尔国立大学的韩纯珲教授、比勒陀利亚大学Majozi教授、布拉德福德大学Mujtaba教授、国立台湾大学Chien教授、马来西亚科技大学Zainuddin教授,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杨友麒教授共6位演讲者,为与会者分享了在LNG过程、间歇化工过程综合、海水淡化、共沸分离过程中的能源节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方向,并讨论了马来西亚过程系统工程的教学与研究现状、以及中国过程系统工程的追溯与愿景。
此次国际过程系统会议还在会议后设有Workshop讨论环节,是从AIChE Meeting 中吸取的小规模讨论与交流形式,由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Seider教授主持。在Workshop中,来自丹麦科技大学Gani教授与大家分享了“分子结构设计”的最新进展;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Ka教授和3M公司的Widagdo博士也做了产品设计与开发主题的报告并参加了讨论。Seider教授则重点讨论了怎样在传统的“过程设计”中引入“产品设计。